第一当然是羊肉。
宁夏以滩羊出名,滩羊起源于蒙古羊,是我国三大绵羊品种。滩羊皮是宁夏五宝之一,它的肉也细嫩无膻味。
银川附近都饲养滩羊,最出名的原产地在宁夏东部的盐池,最擅长做羊的要属北面的平罗。
每天必吃羊,其实无论大店小店,羊肉品质只有好与更好的差别,几乎不会踩雷。
常见的做法有,手抓、清炖、爆炒、烤、烩等等。
手抓一般以白水煮,切片或切条,蘸辣椒面或蒜醋。分热手抓和凉手抓。

我喜欢凉手抓。惟有好羊肉,才能放凉了吃。毫无腥膻,咬一口,汁水迸流,回味是奶香。肥瘦相间的肋条肉奶香最显,完全没有肥腻的感觉。
羊杂也是必吃项。
羊杂分三种,带面肺,纯肉,纯肚。价格从低到高。
面肺是洗净肺叶,注入面浆,煮熟切丝,类似于“绿豆糕”的口感。纯肉是不带面肺,含有肚、小肠、肝、心、肺、羊脸肉等。纯肚只有肚丝。

我喜欢纯肉。好的纯肉,汤清味浓,各个部位口感都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喜欢这种多样性。
最好混一点羊油辣子,不辣,只有独特的奶香。
更特别一点的做法是蒸碗羊肉。羔羊肉切块,腌制半小时,高火蒸熟。不放一滴水,完全靠蒸气的凝结。类似于云南汽锅鸡和广东炖汤的做法。肉特别酥烂,汤特别浓郁,喝一口汤简直能咀嚼出肉味。
这家蒸碗羊肉店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中卫。老板热情而自豪,无论是当家的蒸碗羊肉,还是烩羊肉、羊杂汤,都远超银川那些网红打卡店的水准。
真想再吃一碗。
中卫更出名的是硒砂瓜。早先几年叫压砂瓜、石头瓜,现在也打健康牌,富含硒元素,就叫硒砂瓜。
我还是喜欢压砂瓜这个名字,形象又诚恳。从中卫径直向南,走202省道,不远就能见到瓜田。
千万别心急下车,要绕着盘山公路升到海拔1900米的山顶。山顶也不能叫山顶,一片一片陇头相连,稍微平坦的坡地,都是翠绿的瓜田。
据说是百年前居于此地的山民发明了“压砂”种瓜的技术。平整完土地,铺上一层碎石。石头可以保存水分,也可以聚集凝结水气。“从石头里长出的西瓜”,绝非噱头,而是必须如此,不得不这样。
越过这座黑山,就到了硒砂瓜的核心产区香山乡。核心产区并不恰当,因为从山顶到山下都是产区,香山乡更多扮演了集散地的角色。
转入乡道,两边也是广袤无边的瓜田,河南车牌的重型货车时不时擦身而过,车厢先围一圈干草,防止撞坏。压砂瓜就一个一个垒放,不用担心压坏。它的皮特别韧,成人坐在上面,瓜也不会裂开。

本来我对压砂瓜没有太多期待,吃过太多上面贴着红标的压砂瓜,来到原产地,光看瓜的模样,没有明显不同。
就从路过的农户门口,随便买了一个早上刚摘的瓜。吃了一口就知道,之前吃的压砂瓜都不算数。
太甜太甜,而且是混合了甘蔗与蜂蜜的口味,同时具备甘蔗的清冽和蜂蜜的深长。常温的瓜,吃一口就会甜到心里,汁水又足,瓜肉脆爽。
最好冰一下。冰后甜味会更柔和,回味却更持久,不由自主一片接一片。

中卫古称鸣沙,明代属于九边重镇。现在的鸣沙镇,在中宁县以东,青铜峡以南,也产西瓜。
中宁在中卫的东面,沿着黄河走就到了。
中宁是枸杞的原产地,也是全国枸杞最大的集散地。
宁夏枸杞出名,其实在景点、特产店买的枸杞,多是青海、新疆、甘肃的。
中宁枸杞与其他枸杞有这么大区别?
是的,完全不一样。常见的枸杞以甜为主,好的中宁枸杞和中卫西瓜一样是复合口感。
初嚼甜味并不显著,甚至有点淡,两三秒后,出现带有药味的甜酸,接着转为类似干红与茶的涩感。嚼几粒,满口都是这种甜涩的回味,特别深长。


枸杞也分头茬、二茬、三茬……和茶叶一样,春季头茬最好,积累了最长时间的养分。但头茬病果多,二茬也是不错的选择。枸杞采摘一遍,又会长出,越往后味道越淡,品质就不好了。
现在还专门培育了无果枸杞,采其叶片做枸杞茶。试过几种不同等级的,味道都太淡,没有回味。
还是嚼两颗枸杞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1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