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仕与乞骸骨区别百度百科(致仕,入仕,出仕致仕与乞骸骨区别)

要想开启高质量的退休生活,前提自然是要获得退休资格。那么古人也有退休的概念吗?其实,“退休”一词并非近代才有的概念。不过,古代的普通民众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上班概念,且史书中记载较少,因此退休人群主要是指古代有正式编制的官员们。古人言辞十分讲究,对退休有很多种说法。倘若你在史书上看到“致仕”“乞骸骨”“告归”“致事”“致政”“告奉养”“请老”这类词语,那不用怀疑,一定是官员们在谈论退休的事情。

致仕与乞骸骨区别百度百科(致仕,入仕,出仕致仕与乞骸骨区别)

古代官吏退休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条件,《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但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

从汉朝开始一直到元朝,基本上是七十岁退休,其实这一点是有点残酷的,因为古人的平均年龄只有50-60之间,“老夫聊发少年狂”当时的苏轼,也只不过才38岁,所以官员大多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而之后的明清两代把年龄提前到了六十岁,这也是古代退休制度的一大进步。

致仕与乞骸骨区别百度百科(致仕,入仕,出仕致仕与乞骸骨区别)

退休后的待遇,基本上都会保持原职的称谓,当然也有一些固定的称呼,比如在周朝退休后卿大夫称国老,一般的称庶老。

而在唐代,还会有一个离职欢送会,也就是敲锣打鼓的欢送,且三品以上官员仍恩准留在朝廷,参加国家大事,并且退休后有半禄或者全禄的供养。

而宋朝最重视官员待遇,除了给钱之外还要再升一级,虽然没有实权但名声上也好听得多。

宋朝被誉为士大夫的黄金时代,不光当官时候的待遇让人羡慕,退休后的待遇也是历朝最好的。所以宋人都在拼命的考公务员当官,拼命多书。

致仕与乞骸骨区别百度百科(致仕,入仕,出仕致仕与乞骸骨区别)

不过到了明后期一直到清末,除了每个月给二十石的粮食就没有更多的福利了。

致仕与乞骸骨区别百度百科(致仕,入仕,出仕致仕与乞骸骨区别)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13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