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电子屏,全区各单位“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一览无余,各领域存在的可疑问题线索智能预警。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务出国等“三公”经费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重点。但长期以来,“三公”经费因信息不透明,隐形变异花样多等成为了监督的难点。而如今,这些问题已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智能化解决。
近期,宁波市海曙区纪委监委试运行了“三公”经费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该应用紧盯不正之风及隐形变异问题,以数字化分析、智能化预警,取得了良好成效。据悉,2021年10月,由驻省政府办纪检监察组、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牵头,海曙区纪委监委承担了该应用场景的开发建设任务。目前,该应用场景已纳入《浙江省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一本帐So》。
多跨协同,让隐藏数据“开口说话”
监督从“纸间”迈向“指尖”,打通信息壁垒,多跨协同是关键。原来“静默”在各个部门的数据很难“开口说话”,但当信息之间的阻隔被打断,大量数据的碰撞,就会激发不一样的问题“火花”。
近日,“三公”经费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发现一条红色问题预警,经查实鄞江卖柴岙水库工作人员在公务接待过程中违规购买烟酒用于招待。原来分散在财政和税务两个部门的数据,在“三公”经费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上实现碰撞,让隐藏的隐形变异问题“一键查处”。以往,基层财务人员办理公用经费报销的各项支出过程中,支付摘要填写往往比较粗略,相关支出明细跟随发票以纸质形式入账归档,难以发现问题。现在,通过大数据方式提取税务部门发票上的货物明细数据,可以掌握具体支出明细,让违规报销、违规开支等问题变得显而易见。
“‘三公’经费问题之所以难查,在于其具有一定隐蔽性,不少数据都是分散的,只有通过人工比对和识别,工作量大,而且难以发现。”海曙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公车用油为例,过去要识别油耗异常需要人工比对以往数据,而且问题往往很难暴露。而如今,系统会自动纵向对比以往用油数据,实现实时预警。
数据是监督的基础。“三公”经费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不仅涉及到财政、税务、市场监管、机关事务、出入境等基础业务数据,还涉及到烟草专卖、高档消费场所、加油站等“三公”消费领域的数据。为此,海曙区纪委监委与多部门对接,多渠道归集业务数据,明确数据对接方式和数据格式标准,健全常态化数据交换机制。目前,该应用场景已归集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公车管理等数据100413条,构建起一体化管理、个性化拓展、自动化预警的数据应用体系。
细化场景,让多维监督“不留死角”
“三公”经费其使用场景、使用形态都在发生着变化。海曙区纪委监委引入场景化、颗粒化监督的理念,将“三公”经费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进行层层剥离,层层细化。
“通过分析近3年来‘三公’领域典型案例,我们发现违规购买烟酒、茶叶等问题较普遍,为此我们专门针对其中的风险点,制定了相应的监督规则。” 海曙区纪委监委相关同志告诉记者,过去存在一些单位购买烟酒,但是发票开其它内容的现象,而此类问题往往很难识别。为此,该应用平台调取了烟草专卖公司备案名称,后台数据将发票落款单位数据与烟草专卖公司备案名称数据进行碰撞,就能快速发现可能存在的涉嫌开支烟酒问题。
对违规购买烟酒场景的智能预警,只是该应用52个规则中的一个。围绕“三公”经费的三大子领域,结合以往典型案件中反映出的薄弱问题,对照《浙江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海曙区纪委监委对“三公”经费按照最小颗粒度进行管理,对每一个数据颗粒进行细化监督。目前,该平台已形成7个小切口15类监督预警指标、52条监督规则,内容涵盖违规购买名贵特产、违规吃喝、滥发津补贴、公款旅游、违规使用公车等各领域。
“最小颗粒度监督实现了从粗放型监督到精细化监督的转变,极大提高了监督效率。”海曙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自3月份试运行,已发出45条预警,发现问题线索3起。数字变革的本质是制度的重构和机制的重塑,伴随着平台的开发和运用,相关部门已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管、公务用车等制度规范12条。
闭环治理,让问题处置“一键送达”
“加油次数出现异常,请进一步核实。”近日,“三公”经费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就海曙区某单位某公车一天内多次高额加油,加油总量远超油箱容量,疑似存在“私车公养”的问题发出红色预警。党风政风监督室经研判后,将该问题线索移交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进行调查。仅用3天,该派驻纪检监察组便查明该单位加油卡公卡私用、违规加油的问题属实,并及时推动该单位进行整改。该问题得以快速流转、快速查核、快速整改正是得益于“三公”经费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
记者了解到监督预警分为黄色预警和红色预警。黄色预警代表可能存在异常行为,提醒监督人员进一步核实办理;红色预警代表问题指向明确,需要进行整改反馈和进一步处置。该应用按照“一键送达、分级处置、即时反馈”原则,将大数据碰撞比对发现的问题推送到党风政风监督室进行分析研判后,交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核查办理,办理结果反馈到党风政风监督室,形成问题线索处置闭环管理。
点上治理,更要推动面上系统治理。为此,该应用平台还开发可视化驾驶舱,实现“三公”领域监督一屏掌控、一览无余。该平台可实时呈现该地区“三公”领域公权力运行、问题预警、监督治理、线索核查、问责处理等情况,从“人、事、物、财”等多个维度对行权轨迹进行智能分析、建模画像,为监督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据悉,该平台在前期试运行之后,将向宁波全市推广。
专家点评
大数据赋能监督 推动治理效能跃迁
“三公”领域,经过多年的治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习难改”“积弊难除”“积重难返”等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但要取得根本性的改变和最终的善治目标,必须坚定信念,转变思维,创新方法。海曙区向科技要管理,利用数字赋能打造“三公”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是新时代纪检监督模式的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拥抱新技术,充分认识数字资源在“三公”领域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将数字技术应用于行权过程的全流程,加强对数据的梳理、提炼、研判,做到精准、动态、全覆盖监督。二是注重体系性建设,将对“三公”领域的行权监督和日常行使融为一体,构建明确清晰的责任流程、全面完整的应用场景,既细化权力行使的层级和范围,也落实行权监督的内容和程序。三是注重协同性联动,对“三公”领域行权的监督不是纪检机关单兵作战,而是与财政、税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联合,实行专班化运作,强化统筹协调,协同发力。
(浙江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光华法学院教授 叶良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1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