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中央电视台198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大学生徐良的一曲《血染的风采》,打动了亿万人的心。这首用鲜血凝成的歌,既唱出了革命战士为保卫祖国誓死如归的赤子之心,也表达了徐良对牺牲的战友海一般的深情。
1986年5月2日,在云南边陲的老山战区,徐良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是战友王新华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和呼啸的弹雨,将他救护出来。王新华就是这样,顽强地战斗在老山前线,冒着极大的危险抢救了30多名伤员,最后英勇牺牲。
王新华,1964年10月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县四安镇韩家坝村一个农民家庭。他9岁入学,1980年初中毕业。无论在家庭、在学校、还是在社会,王新华都能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1984年1月,王新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争胜好强,“不服输”的脾气在连队出了名。新兵连组织第一次投弹比赛,王新华落后了,他难过得眼泪差点儿掉下来,发誓说“非夺个全连第一不可。” 自此,他白天练,晚上练,深夜还在挥臂,体会投掷要领。手上磨起了血泡,他一声不吭,用手帕包着照常训练。在第二次投弹比赛中,他果然夺得了第一名。王新华对军事调练是这样,对其它工作也处处不甘落后。他把自小养成的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带到部队,在新的环境中发扬光大,首长和战友们都说:“王新华是棵好苗子。" 当年6月,王新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被送到师教导队集训培养,于1985年被提升为副班长。他入伍2年7次受到连、营嘉奖。
1985年12月,部队接到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命令,开赴云南前线。王新华投入了紧张的临战训练,积极配合班长做好工作,紧密团结战友艰苦训练,使他们一班在全营的一次军事比赛中,获得三项第一名。
为了适应战斗的需要,团里决定为各连队培训一批卫生员。王新华在和战友们谈论时,听到有个卫生员说:“战场上卫生员既要有战士的英勇,又要有护士的耐心,要当好卫生员真不容易啊??”王新华被这神圣的职责深深打动了,他反复请求首长让他参加卫生员培训。领导看到他有敢于拼搏的精神,又有乐于助人的品质,认为他是合适的人选,就批准了他的要求。王新华原来对医术一窍不通,文化底子又薄,学起来倍感困难,他知道离上战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于是加倍努力,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终于在结业时,被评为技术过硬的卫生员。作战任务下达后,王新华4次给连队党支部写请战书,坚决要求上火线,为了争取到最艰巨的任务,他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为国威,军威而战,愿捐身躯保南疆!”
1986年4月,连队把王新华分配在本连最前沿、最艰苦的“左六”阵地。这里离敌人只有30多米,随时都有遭到敌人突然袭击的危险。4月25日,敌人乘我军初到阵地之机,发起疯狂的进攻。“左六”阵地上的战士们虽是首次临战,但打得英勇顽强。王新华一面狠狠地对敌射击,一面观察有无战友受伤。他冒着枪林弹雨,在阵地上奔跑不息,边打边救护伤员。经过几个小时激战,敌人丢下尸体溃退了。在这次战斗中,王新华共抢救了13名伤员。“五·二”战斗中,他又及时地抢救了徐良。
坚守阵地的生活极为艰苦,疾病也乘机向战士们袭击。王新华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使“左六”阵地始终未因疾病而造成非战斗减员,保证了该阵地的战斗力,为全连完成战斗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白天,他为战友们看病进药;夜间,他还与战友们一样站哨。有时连续24小时仍顾不上休息,边救护,边消灭来犯的敌人。战友们称赞说,王新华既是阵地上的救护员,又是出色的战斗员。他的事迹,在战场上传颂,上级给他记了一次三等功。师卫生科要求全师卫生员向王新华学习。
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上级决定给敌人一个歼灭性的打击。王新华听到这个消息,三番五次地跑到团部找首长,坚决要求参战。团里根据王新华突出的表现,批准了他的请求,把他编在第一突击队任卫生员。出征前夕,战友、同乡来看望他,他说道:“要赢得战争,总会有牺牲。假如在凯旋的队伍中,你们见不到我,望各位同乡,转告我父母,不要过份悲伤。因为,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为了千千万万后方人民能合家团圆,这样的牺牲,我反而觉得是一种崇高的享受。”
1987年1月7日凌晨,突击队向敌人阵地勇猛冲击,王新华和另一战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爆破筒接连摧毁越军两个哨位。炮声隆隆,敌人趁我立足未稳,对我刚收复的高地进行疯狂的火力报复。突然,一发炮弹在排长马玉草附近爆炸,排长负伤了,王新华右大腿也挂了彩,鲜血直流。但他顾不上自已,几步冲到排长身旁,刚给排长包扎完毕,王新华发现工兵班长严树均倒在地上,又急忙奔过去救护。
敌人开始反扑了,战斗异常激烈,伤员骤然增多。王新华手握冲锋枪,身背急救包,忽而跃起奔跑,忽而卧倒爬行,以最快的速度不停地抢救着伤员。战士肖毅波头部负伤了,王新华冒着猛烈的炮火冲过去。一发炮弹呼啸着飞过来,王新华一个箭步扑倒在肖毅波身上。伤员没有再次受伤,王新华的背部却被弹片削去了一大块皮。
剧烈的伤痛和过度的疲劳,几次把王新华重重地摔倒在乱石之中,但抢救伤员的强烈的责任感,使他在每次摔倒后很快清醒过来,他竭尽全力,撑起身体,继续战斗。8时30分,王新华刚刚救护了一名战友,又发现战友侯争锁中弹倒地。这时,王新华已精疲力尽,无力站起来了,但看到战友在流血,就不顾一切地向前爬去。几发罪恶的炮弹先后在他身旁爆炸,他的腿部、头部多处负伤,飞起的土块埋住了他的大半个身子,他昏了过去。当又一次爆炸声把他震醒时,他挣扎着伸出手去,抓住茅草,扳住石头,抠着泥土,一寸一寸艰难地向着负伤的战友爬去,在他身后,留下了一道十几米长的血迹·?··
在这次战斗中,王新华一人抢救了18名伤员,他自己却终因流血过多,永远合上了双眼。战斗胜利后,部队党委给王新华同志追记了一等功,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授予他“战地模范医务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假如我长眠,再不会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徐良的歌声在祖国的千山万水间激荡。王新华烈士的英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永远流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6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