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原句:同上(二年级上册第12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唐朝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坐在井底下而看天空,说天小,并非是天小啊)。”
(三)文化内涵:文中的“坐井观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不广。在传统文化中,最鄙视的就是这种人:他坐在井中,看见了天空已属不易。但发表议论“说天小”,则是毫无根据的。因为你是一直坐在井中而说天小,并没有看见过其他参照物。这种人显然是自以为是了。
《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中有人这样说:“我们天天住在乡间,犹如坐井观天一样,外边的事情一些儿也不知道。”说这话的人是诚实的,应该受到肯定。
可是清朝汪琬在《畜德录序》中说的另一种人,他们“问学不彻其源,而规规焉为耳目之所闻,辞章之所锢,此坐井观天者耳(探讨学问不能遵循常规追求其本源,而是浅陋地被自己的所闻所见和文本的解释限制住。这是坐井观天的表现)”应该予以改正。
这个例子说明做学问不能受自己的所闻所见的影响。因为自己的所闻所见毕竟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8070.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8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