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逍遥丸(仲景香菇酱)

#金匮要略#?

本篇涉及的中风条文有三条,方剂也有4方,其实从条文的描述上看,第一条还是很明确是和现代脑卒中是一致的,第二条就有些不确定,可以说有可能是有相关性,尤其是所附的侯氏黑散,还是以治疗外风为主,第三条和脑卒中肯定没有关系,属于血虚,风寒之邪入侵。因此,从金匮要略里我们虽然看见里仲景首先对中风下的定义是很准确的,但是后面部分有显示了仲景认为中风和外风也有密切关系,无论是组方还是条文都这么显示,这和我们现代的脑卒中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在使用其中的方剂时,可能更加偏重于外风的疾病,要是用于中风的话,也会选择和外风相关的中风,需要药证合一才能使用。

1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仲景在本条中明确写出了中风和痹症的区别,中风是半身不遂,而如果但臂不遂属于痹证。不遂就是不能达成意愿的意思,中风是偏侧不能活动自如,而痹症是只有上肢不能活动自如。所以其实仲景的中风和现代的脑卒中基本是一致的。脉象微说明血虚,数说明有热。和常见的脑卒中的虚风内动的极为相似。

仲景逍遥丸(仲景香菇酱)

2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本条谈论的显然和上一条是不太一样的,本条强调了外来邪气,也就

是说这里的中风是有外风的,和我们通常理解的中风是内风有很大区别。那会不会是一种外风引动内风的特殊类型?从描述上看,邪是重点,血虚是内因。说明了邪在络、在经、在腑、在脏的表现。在脏腑时候一般就是脑卒中了,在络在经就不好说是否是卒中引起的,固然卒中轻症会有单纯的感觉障碍(肌肤不仁),也有单纯的运动障碍(重不胜),但是从病因学来说,和外来邪气有多大关系还真不好说。

最关键的是这个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显然不是脑卒中的症状,和第一条的半身不遂是不一致的。在《外台》里治风癫药物组成: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穹 穷三分 桂枝三分,主要是以温阳活血,健脾益气疏风为主,从组方上看还是和条文描述较为一致,如果一定要用于脑卒中的话,应该用于冬天因为寒冷诱发脑卒中的特殊类型。不过在很多金匮要略注解中都认为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头风摩散方都不是治疗中风的,首先是体例和别的不一样,先列方名,后列主治,而一般情况下都是先列主治后列方名。其次是连着几个方子都不是传统意义上治疗中风的正方。所以考虑这个地方应该是有错误的。

仲景逍遥丸(仲景香菇酱)

3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风引汤。除热癫痫。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防己一钱 桂枝三钱 防风三钱 甘草二钱,生地二斤

头风摩散方。大附子一枚(炮) 盐等分

本条里描述了另外一种脉象,同样是血虚寒邪入侵,上一条表现为浮而紧,这一条表现为迟而缓,而症状上也不太一样,本条是以邪郁经络出现风疹瘙痒,邪气入中出现胸闷短气,症状较上一条明显减轻,而且可以肯定的说和脑卒中毫无关系。三个方子中,风引汤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癎瘛疭,应该是疗效肯定的,但是实际上又和本条的条文相关性不大,风引汤多用于抽动、痉挛、头痛、麻木类疾病,或癫痫抽搐,或惊狂失眠,或肌肉震颤拘挛,或麻木偏瘫,或头痛头晕,或舌强失语。虽然属于内风,但是属于外风引动内风,而且属于风火交织。同样防己地黄汤主要用治疗风湿疾病,头风摩散主要治疗风邪引起的头痛,和第3条的中风没啥关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