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海体育健儿而言,2022年注定是特殊的一年。在基地封闭训练长达百日,度过那段疫情的特殊时期后,他们又迎来了一年中最艰苦的日子——百日夏训。
今年夏训从6月中下旬开始,至9月底结束,共计约100天。“正是在这种高温高湿的残酷环境下,可以让体能有所突破,也能让运动员发挥出最大潜能。”现代五项队教练员曹忠荣告诉记者,七八月份是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大赛的黄金比赛期,运动员们应该利用好这一黄金期,通过大强度训练提升体能、力量、速度等基础能力,并适应酷热的训练比赛环境。
作为检验夏训阶段性成果的平台,上海市体育局夏训体能大比武近日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举办。来自上海各运动中心的代表队打破专项壁垒,派出155名运动员同台竞技。疫情无法消磨他们的意志品质,热浪自然也不能浇灭他们的竞技热情。
创造竞赛氛围,共渡疫情难关
“封闭训练了四个月,我们也想通过比赛来检验一下成果。体能大比武正好创造了竞争的环境,调动大家的比赛热情。”曹忠荣透露,从3月开始,上海现代五项队就一直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封闭训练。队员每天要在崇明基地内练习四个项目,早上8点至9点是击剑,9点到11点游泳,下午至田径场进行跑步和射击训练。与其他项目不同,现代五项运动既包含技巧性的射击、击剑和马术,还包含游泳和跑步两项体能性项目。对于现代五项运动员而言,一年中的任何时间段都要狠抓基础体能,而夏季是练习专项速度能力的绝佳机会,曹忠荣表示,“相关部门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封闭环境,训练基本没有受到疫情影响。我们将继续按照年度训练规划,按部就班地执行。”
谈起疫情期间的训练生活,上海跳水队运动员掌敏洁告诉记者,“我们队住在莘庄基地,训练在东方体育中心。”这十多公里的路程,跳水队员每天坐班车往返两次。“上午训练完坐班车回宿舍休息,下午再回到场地,结束了再坐班车回来。”疫情没有打乱她们两点一线的生活,但确实影响了备战节奏。这位未满18岁的小姑娘表示,自己很珍惜夏训这样系统性训练的机会,希望自己的成绩能有所提升。
对于运动员来说,疫情带来的最大影响莫过于数月里无赛可比。为此,各运动中心想尽办法创造竞争氛围,例如开展队内分组对抗赛等。上海蹦床队专门组织了模拟实战演练,请来世界冠军高磊通过微信解说,向全市蹦床项目的训练单位同步直播,并由裁判员进行评分排名,在展示冬训成果的同时,也为夏训寻找突破的关键。据领队徐颖琦介绍,上海蹦床队从3月起在崇明进行封闭训练,长达100多天的封闭管理被视为一个难得的“契机”。运动员有了更充足的训练时间,可以更系统地打磨难度动作,正是得益于此,队伍的专项技术水平实现了稳步提升。
克服心理障碍,传承体育精神
当然,长期的封闭训练难免会造成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在训练中容易出现怠慢的状况。“因为不能外出,我知道队员们在训练时心理上有些倦怠。”上海男排运动员黄彬前不久兼任了青年队的教练员,队里大多是14到16岁的孩子,黄彬就扮演起知心大哥的角色,在封闭期间利用年轻人的方式陪伴小队员共同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我会经常去队员房间转转,找他们聊聊天,有时也会一起玩三国杀等纸牌类游戏,还会和他们拍抖音视频。”
由于长期缺赛和伤病影响,全运会男子蹦床冠军肖金雨也曾在封闭期间备受负面情绪困扰,产生过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情绪,甚至萌生过退役的念头。领队徐颖琦说,在与教练组多次谈心后,他已经释然,继续投入到训练工作中。
今年是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关键之年,是备战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和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起步之年,也是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成立70周年。作为现代五项世界冠军,曹忠荣用前辈们的故事激励年轻队员,“我们定期会进行心理疏导和励志教育。上海竞技体育已经走过70年,我希望新一代运动员能学习老一代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将这种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图片/陈龙摄)
作者:吴姝
编辑:陈海翔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4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