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思考的是到底养个什么样的孩子
前天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作为父母我们要思考到底要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身心健康是基石,有同理心、恭敬心、明是非,知善恶就是一个满分的好孩子。
养育好孩子父母拥有平和的情绪是关键

昨晚是第二课,在厨房做了许多事没有参与直播,今天特地花一整块的时间听回放。
这堂课主要内容:是提醒父母要关注学校没有教的方面
养育孩子过程,大家一直对家校共育持赞成观点。
但这个共育的过程作为父母务必清楚的知道,学校是学习知识、技能、与人交往沟通为社会选拔人才的地方。
总体是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孩子对所学、知识技能等……的接受程度,作为选拔标准。

学习最重要的是兴趣
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有别,对自己感兴趣的点也各不相同,但社会和家庭不能单纯的认为,孩子要和几乎所有人一起去挤一条拥挤的路才有未来,这样让部分孩子倍感压力甚至无所适从。
人只能做好喜欢的事,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兴趣为基础,帮孩子找到他的特长或更喜欢学习途径让其最大化发挥。
对于这一点作为养育人的父母,不但要善于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优势,还要对外界有一个充分的认知,最大限度的让因施教成为家庭养育孩子的重点。

家是讲爱的地方
真正的教育永远是家庭作为主线,情绪稳定的环境,能和孩子心平气和沟通的父母无疑最适合孩子成长。
当孩子因为某些在外环境状态感到不适应时,要及时做到充分的理解,不过分夸大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而是做一个内心笃定不是孩子的错,只是每个人优势的点不同。
比如考试,父母务必记住不要问孩子考的怎样,只问孩子有没有努力,对不对的起自己的付出。
其次,切记千万不能用一件事给孩子的未来人生下结论,让孩子看不到希望就等于磨灭了他的人生。
着重讲这一点是要充分表明,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而不是带有你学习好,分数高就爱你,把学习分数当成爱的条件,是空心没温度的爱。

语言除了有温度还有毒
家长常说的话会成为孩子的信念价值观
家校合力的教育是学校教知识,父母教做人,要想这棵大树长的高大,根基在家庭教。
父母的文化、价值观、思想、语言都是给孩子(这棵大树)经年累月浇灌的过程,尤其是在餐桌上天长日久受其熏陶的语言沟通方式。
做一个智慧的父母需要时刻保持觉察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不只是以身作则还能形成良好的家风。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家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5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