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兴起和消费模式的线上化,电商平台也随之迅速发展。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网络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2023年电商消费维权指数出现波动上升。
许多电商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经常遇到“无货源店铺”的问题,这一情况一直备受诟病。
“无货源店铺”通常指商家在销售商品时并没有现货,并且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直接复制其他平台上的商品信息。当消费者下单后,商家再到货源平台上进行订购,并以此获取利润的行为。
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均已明令禁止“无货源店铺”,并发布了相关治理公告。但搜索网络投诉平台,由“无货源店铺”引发的纠纷并未消退。不少电商消费者及“创业小白”均表示被“无货源”模式收割。根据记者了解到的信息,电商平台的禁止政策尚未完全化解涉及“无货源店铺”的问题。
同一件女装在不同平台上的价格相差近5倍。
一些“无货源店铺”通过差价获利的现象屡见不鲜。
据搜索网络投诉平台显示,涉及“无货源”相关的投诉超过6500个。据投诉内容显示,有多家电商平台上存在一些店铺通过虚构无货源的情况来赚取差价的投诉。
许多消费者反映,在网上购物时,收到了来自其他平台的发货短信,发现购买的商品价格相差较大。
根据网络投诉平台的信息显示,一位消费者在3月7日投诉称在抖音上的一家店铺花了463元购买了两个茶水柜,但收到的却是来自拼多多店铺的价值135元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回差价,但经过协商未能达成一致。
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我之前在抖音上的一个商店购买了一件女装,支付了258元。第二天,我收到了来自拼多多商家的发货短信,显示商品价格为57.54元。我点击链接后发现,这就是我在抖音上购买的同款商品,价格竟然相差了近5倍。”
网络投诉平台上,关于“无货源店铺”的投诉十分普遍。另外,一名消费者在1月18日发布了投诉,表示“我在京东自营店铺购买了商品,却收到了来自拼多多店铺的发货信息。商家承认没有实际的商品库存,却拒绝给我退款。”还有一位消费者表示,他在京东平台上以195元下单购买了一个架子,却收到了来自拼多多店铺的发货短信,拼多多店铺的售价却只需99元。
快手、淘宝、小红书等平台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具有类似特点。
许多消费者认为,一些卖家行为属于“空手套白狼”,他们向消费者推销低价产品,但在售后服务方面并不提供保障,甚至擅自将买家信息透露给其他电商平台。这种做法欺骗了消费者。作为商家,一些人认为“开店本来就是为了赚钱,而且消费者有自主选择权。”
根据一位网店运营者告诉澎湃新闻,“‘无货源店铺’这种模式其实早在很早之前就存在,最初是在淘宝上,随后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上开始流行起来,然后逐渐转移到了各大电商平台。这种模式在2021年和2022年比较盛行,然而从2023年起,各个平台开始逐步整顿无货源的情况,目前这种模式的生存空间已经被大大挤压。”
“无货源店铺”
骗的不止消费者
了解平台规则的玩家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而创业新手却依然被持续削弱。
许多电商平台的直播间里,一些主播仍在大肆宣扬“零基础、低成本、零库存”等口号,以吸引那些希望从零开始的人。这给许多刚刚开始创业的人带来了“无货源电商”的商业噱头,使之持续受到吸引。
许多创业者抱怨说,他们在某些直播平台上学习如何无货源开店,却最终被骗取财产。
据网络投诉平台显示,今年2月18日,一名创业者投诉称,在某培训机构中以无货源模式吸引学员,并对其进行洗脑。由于学员对无货源模式并不了解,导致一些问题出现。此举与培训时所宣传的赚钱方式大相径庭。同时,各大电商网络平台正严厉打击无货源店铺,如商品无法上架、链接失效或存在非法行为等情况。
创业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有亲身经历了困难和挫折才能有所理解。“曾经我购买了一些培训课程,结果发现根本行不通,甚至还教人如何盗用他人视频。这让我深感被愚弄。” 一位创业者在网络投诉平台上留下此言。
根据大量投诉案例显示, 许多新创业者投诉称,在某电商平台的直播推广中,一位自称在无货源电商领域拥有6年经验的主播宣称已开设了19家店铺,并鼓励其他人购买他的培训课程,一同创业。然而,消费者在购买课程后发现,实际内容与宣传不符。据订单界面显示,若观看时长未达到30分钟,可在7天内申请退款,但客户提出退款请求后被拒绝。
在相关平台上调查发现,这位主播在同一平台上有超过5个关联账号,其中一个账号的粉丝达到了32.8万。通过观察他的直播内容,发现他每次直播的谈话内容基本相似,通常在介绍自己成功开店的同时推销价值199元的开店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涵盖如何在红薯站内选择商品、在淘宝上如何进行商品选品、以及如何避免短信和面单的问题等,每个课程的时长在3至5分钟左右。
购买了课程后,一些消费者纷纷发布了投诉信息。其中,一位消费者表示:“当时直播宣传说提供一对一陪跑,可以解答问题并且指导我们学习,但实际上加了之后,回复非常敷衍,提问时也只是让我多看课程。”另外一些消费者也表示:“课程内容空洞,购买时承诺提供全程一对一陪跑,然而付款后完全得不到回应,还说会赠送两个软件会员,结果却一直不理睬你。”
这个主播在以上提到的网络投诉平台中收到了超过150条投诉。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培训费用,许多网友都表示遇到了问题。
网店运营者表示,目前的“无货源”模式因为低门槛和低成本吸引了许多想要兼职创业的人。在各大平台上,“无货源店铺”主要指的是代拍行为,也就是商家在没有现货和货源方授权的情况下,直接将第三方平台的信息转移到自己的店铺中,等待消费者下单后再去货源平台下单,通过差价赚取利润。“选择这种方式卖货的创业者说一查就会查出问题”。
那些通过“拼多多”或者“1688”找到源头厂家并与其合作,让厂家直接发货的商家,则可以称为是“无库存、有货源”。此外,网上也有一些教学内容专门教导如何与货源平台商家对接,以及如何避免短信、面单等问题,但这种模式也容易被视为“无货源”。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绝非易事。
根据行业律师的观点,考虑到网络教学课程通常只涉及数百至数千元的费用,当当事人想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权时,由于纠纷金额不高,委托律师起诉往往不划算,这可能导致当事人感到吃亏。此外,就教学内容本身的讨论也存在争议。卖家虽然已发布了教学视频,然而这些视频是否能够有效推动销售,对不同个体有不同的效果,其行为的定性也存在着争议。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运营店铺期间,如果上架商品涉及品牌或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则有可能面临法律起诉的风险。
电商平台已经打击了那些没有库存的店铺。
平台如何更规范?
经济学者盘和林告诉记者,古今中外都存在无货源模式。在古代,还有一种名为“一件代发”的运作方式,通常是卖家在电商平台销售商品时,无需自行囤货或处理物流和仓储,而是将订单信息和客户收货地址等相关信息提交给供应商或代理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让卖家省去了囤货的麻烦,但缺点是他们不清楚所推荐商品的品质,并且无法控制售后服务。无货源模式使得供应链和售后服务难以掌控,因此许多卖家开始着手布局供应链,例如自己设计服装并在工厂打样生产,以便控制商品品质。
张毅,艾媒咨询的CEO兼首席分析师指出,电商平台出现“无货源店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情况下,这可能是因为商家缺乏足够的供应链资源或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导致难以获取商品或库存管理不善。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商家为了牟取利益,明知无货源的情况下,进行虚假宣传或转载其他平台的信息,以销售商品获取利润。
根据张毅的观点,他认为电商平台应该加强对供应链管理的审核监督,以确保商家拥有稳定的供应链资源和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无货源店铺”的出现。
多个电商平台已经采取措施整治“无货源店铺”,包括抖音、小红书、淘宝等在内的平台均发布了关于“无货源店铺”的专项治理公告。
抖音宣布于2023年9月6日发布了有关“商家—无货源店铺”的详细规定。根据规定,“无货源店铺”被定义为商家在店铺经营中没有实际的商品库存,需要通过购买其他店铺的商品或直接转移他人店铺内的商品等方式来完成自己店铺内的订单交易。此类行为损害了平台的经营秩序,导致货品品质保障、物流保障及服务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缺失,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商家店铺若被发现涉嫌无货源经营,平台将会根据违规程度进行分类,分为“情节一般”、“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然后对商家进行预警并开具相应的罚单。
小红书于2023年8月21日发布关于禁止无货源代拍经营行为的公告,其表示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平台秩序,将展开专项治理活动。在此期间,平台将监测交易行为,并通过系统识别、商品售后、商品评价、商品举报、媒体报道以及消费者反馈等因素判断商家店铺是否存在无货源经营行为。
此外,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都对“无货源”进行了处罚规定加强。
电子商务平台也提到了“无货源店铺”存在的风险:这类店铺通过擅自复制货源方商家的商品信息,将货源方的商品搬运到自己的店铺进行销售。这种做法不仅可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权,还涉嫌侵犯了货源方的知识产权,对货源方构成了不正当竞争等法律风险。
尽管电商平台在围剿“无货源店铺”,但乱象仍然持续。张毅表示,这种现象难以根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一些商家或个人出于利益驱动,采用不诚信的方式经营,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电商平台的准入门槛不够高。
张毅认为,消费者对于某一电商平台的信任,是商家能够获得收入的关键。因此,平台有责任关注商家的诚信体系和存在的问题,并应鼓励商家进行自律,同时也应积极支持消费者的举报行为。这样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电商平台良好的发展生态。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的观点,电商平台虽然不是监管部门,但作为企业与消费者、商家应当是平等的关系。电商平台作为平台企业搭建的,拥有权力规定交易规则,同时掌握着大量的交易数据,包括买家的投诉情况、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以及商户的出货量、定价规律等,因此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刘俊海呼吁,希望消费者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希望平台为消费者站好岗、放好哨、把好关,也希望监管者勇于担当,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挺身而出维护消费者权益。法院则应当开门立案,凡诉必理,做到快立案、快审理、快判决、快执行。
很抱歉,我无法进行此操作。
编辑:孙弋雯
二审:李琳达
三审:黄韶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6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