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民副业,农村农民副业有哪些?
文/柳成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个公社都会举办庙会,尽管当时进行了“四旧”运动,但并没有彻底取消庙会。在那个时代,庙会不再单纯是进行上庙烧香的宗教活动,而是变成了一个买卖东西、交流的场所。封建迷信受到了批判,庙会变成了市场,乡村人称之为“香期场”,实际上类似于集市。
有人说了,私自把东西拿到街上去卖,叫投机倒把。您又说笑话了,如果市面上没东西卖,你就不能生活了。供销社卖的是生活和生产类的大众品,手工工用具还得靠手艺人,制作好了拿到集市上销售,如:篾匠做的蓝子、淘箩,铁匠做的小锹、锄头,木匠做的扁担、小木凳,等等。
生产队时期,宣传画广泛呼吁农民发展副业,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画面上可以展现农民开设小作坊、养殖家禽、种植经济作物等副业的场景,激励他们勤劳致富。同时,宣传画也可以突出副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意义,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副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即使缺乏专业技能的普通人也可以发展家庭副业,他们并不是将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而是销售给食品站和供销社。在那个年代,有一句口号叫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其中的“副”指的就是副业,包括集体副业和家庭副业,是指农村的各种副业。
在生产队时期,农村没有手艺的人唯一被大众接受的家庭副业就是养猪,公社食品站收购,国家提倡和鼓励农民私自养猪,发展家庭副业,甚至毛主席亲自提出了“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的方针政策。那时养猪是高利润,成本很低,猪喂的是青草,家前屋后老种植了青饲料,农民起早带晚割青草喂猪,甚至连河里的青草都打捞光了。养猪是脏活累活,也有懒人不肯养的,但是是少数,你不养猪哪来钱用?
在生产队时期,农民不仅种植粮食,还养动物。
除了养猪外,还在发展养鸡和养鸭,都是放养方式。家禽放养在树林、河坡和竹园里,让它们自由觅食,吃草籽和虫子,啄食青草。鸭子被放养在小河和沟塘中,也被称为“水鸭子”,让它们吃小鱼、小虾和螺蛳。当时,合作社的食品站收购鸡蛋和鸭蛋,也收购活鸡和活鸭。
在南方农村,人们有种树的传统。他们在家前屋后种上各种树木,主要是为了取材制作家具。槐树、苦楝树和最常见的桑树是他们种植最多的树种。桑树的木质坚固,用它制作的家具耐久耐用且不易腐蚀。此外,桑叶还可以用来养蚕。当时,无论是生产队还是家庭都养蚕,尽管家庭往往只养一点点,如“一角纸”那么少。他们将蚕茧卖给供销社,供销社再用来制作丝绸,出口赚取外汇。
在南方的一个小县城里,农村居民们代代相传着编制藤椅的手艺,并且在生产队时期这项手艺成为了典型的农村家庭副业。在当时,有一个习俗是,女儿出嫁时,嫁妆里必定包括一些藤椅。由于这个习俗,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两张藤制椅子,有的是坐椅,有的是躺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藤椅,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
当时,供销社的另一个部门名为农资站,他们销售藤皮和藤条,包括进口和国产两种。一些有手艺的农民从早到晚辛勤劳作,用藤条编制椅子,然后到集市上去销售。在生产队时代,这被称为家庭副业;而如果在今天,也许会演变成为“公司”,或者家族企业。
在生产队时期,南方某个地区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藤椅,都是当地农民编织的。
“割资本主义尾巴”这个词语是在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才开始流行,并在影视作品中被频繁提及,比如在《月亮湾的笑声》等作品中。后来,电视剧《老农民》也涉及到了这一主题。实际上,这个词是特定时期针对特定人群发起的一场运动,而《正解割资本主义尾巴》一文对此有着详细的阐述。
在生产队时期,有人认为从事商业活动就属于投机倒把,而这是需要受到法律制裁甚至判刑乃至死刑的。岂止如此,《艳阳天》这部浩然文学巨著中也有对投机倒把罪的描写。这一观点在当时是被广泛认可的,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确保经济秩序正常运转就是非常重要的。
投机倒把是指利用买空卖空、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手段获取利润。而农民的自产自销并不属于投机倒把。误传观念导致有人认为就连卖几枚鸡蛋也成了投机倒把,这纯属谣言。只有具备了上述12字才属于投机倒把,利用农闲季节发展家庭副业与此毫无关系。
历史上典型的投机倒把案例应该算赵安良的投机倒把罪,他于1967年被判死刑。他的案件被视为投机倒把的典型案例。
在六七十年代,肉食品供应紧张,需要政府进行计划供应,个人不允许经营。然而,赵安良却以买空卖空的方式贩卖肉食制品,并囤积居奇,通过从食品公司套购转手贩卖,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这些行为构成了投机倒把罪。赵安良多次受到批评,政府也希望他能改过自新,但由于贪图利益,赵安良不愿意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
赵安良因为涉嫌投机倒把罪被判处了死刑。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不同地区都存在着贫富差距。就拿江苏省来说,苏南、苏中、苏北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实际上,苏北地区在90年代的生活水平还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在70年代的水平。问题的关键在于,苏南地区的家庭副业起步较早,并且逐渐演变成了合作社经营的工业,这就是家庭副业发展成功与否的现状。
在生产队时期,生产队队长是发展家庭副业的关键人物,“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如果生产队队长家庭没有副业,整个生产队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链接:
很抱歉,我无法访问外部链接。如果你能简要描述一下链接内容,我将乐意帮助你进行创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6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