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想看长图,我用三个短句翻译一下:
1.货源不足影响了消费体验,现在该打击了。
2.平台有两种方式:系统识别和投诉来判定是否违规。
3.如果违规,扣分,下架商品,限制商品数量等。
先说一下我个人的判断:没有货源的小店肯定不会死,但是随着进入门槛的提高,会有一批小玩家死掉。
第一,为什么不会死?
首先看规则是否严格执行。如果没有,其实和不发表他们是一样的。
其次,如果严格执行的话,判断你有货源还是没货源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两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最后,即使有一个标准来确定商品和货物的来源,系统也很难有明确的数据指标来执行。
二、如何判断有货源还是没有货源?
1.有仓库自己备货发货。
肯定有货源。
2.没有仓库,就没有囤积。某品牌的经销商和厂家会帮我分销。
有供应。
3.无仓,无库存,经销商,1688,帮我发。
应该还有供应。
4.如果没有仓库,就不会进货。拼多多商家会帮我批量配送(用excel调订单数据)
这个开始模糊了,不好判断。
5.如果没有仓库,就不要囤货。品多多商家会帮我发(去品多多商家接单)。
这是最广泛可用的模式。
6.没有仓库,没有库存,一个在Tik Tok站。
肯定没有货源。
听着,1/2/3/6更好定义。4和5呢?很难人工识别它们。你怎么能让系统识别他们呢?除非拼多多和Tik Tok的订单信息连接起来,第五种情况就好确定了,但是不可能。
如果4是货源,5是货源,系统怎么区分?很难。
第三,如果系统不好判断,靠什么?
我估计这个时候,我们主要靠投诉。我们怎么抱怨呢?很简单。品多多几乎所有套餐都有优惠返现卡。如果优惠返现卡里有拼多多的信息,那就是真锤了。
一般来说,哪个用户会投诉?他们不知道他们可以报告这件事。是的,你猜对了。同行和职业打假人,这两类人都会来干你。
同行是敌人。搞同行太简单了,何况职业打假人,比同行还专业。
四、如何处理系统判断和同行专业报告?
慢慢从模式5换到模式4,或者继续换到模式3/2/1。
如果你以前在拼多多上随机挑选商品,无论看到哪个商家都会直接上架。现在,你要和商家商量,提前沟通好我要卖你的货。
如果你以前一个店有几千或者几百个产品,现在有几十个就不错了。玩优质产品。
如果你以前是自己弄一堆拼多多号来接单,现在要给商家发excel表格让他们发货,不要在包裹里放什么乱七八糟的卡片。
五.制度实施后行业会如何发展?
小个体户小玩家估计会死。因为没有实力,可能每天都会散几单。拼多多商家给你单独设置一个机制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Tik Tok通过直播对无货源店铺的培训太多,间接导致很多乱象。这种白培训市场估计要凉了。
门槛提高后,资深玩家会优化自己的运营,细化自己的产品,慢慢从纯无源转型为【无源+有货人才】。
有的老板可能有心,做更长远更有价值的事情,直接转型人才带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1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