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我一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用户无论是选择使用还是放弃我们的产品,行为成本都极低,而用户的正面评论和负面评论都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播。这些评论对产品的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当今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都是“用户型”的公司,必须真正尊重用户,真正掌握用户需求,才能利用新技术优势获得用户的认可,实现提升或颠覆传统技术和产品,因此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驱动”应该成为每个人和每个企业的基因。

1、 需求筛选
当面对大量的需求时,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需求进行筛选, 也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为后面的需求分类和分级做基础。 在需求筛选时,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产品、 技术和用户。
产品层面:第一、 是否符合产品定位; 第二、 是否满足产品的调性; 第三、 是否有利于产品的后续发展。
技术层面:第一、 当前技术是否可以实现; 第二、 当前技术实现的难度有多大; 第三、 技术实现后的投入产出比有多高。
用户层面:第一、 是目标用户还是非目标用户; 第二、 是基本需求、 期望需求还是兴奋需求; 第三、 使用场景是否合理, 是用户的真实需求还是伪需求。
2、 需求分类
1.安全需求。是对大品牌有安全感,对于知名度不高的品牌存在一定防范,警惕,排斥。
对成熟技术有安全,对于一些不成熟的新技术不信任,一般短期内不愿意接受。
2.外观及功能需求。是外观需求。客户购买产品,就要是想使用该产品功能。
3.情感、归属感需求。情感、归属感需求是获取产品或产品功能延伸。
需求筛选后, 需要对保留下来的需求进行分类, 以便在开发时能明确产品的具体技术方向。
优先级排序
期望属性: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降低;
必备属性:当优化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
无差异属性: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都不会有改变,用户根本不在意;
反向属性:用户根本都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2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