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在去年4月份卸任京东集团CEO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将放权隐退,不问世事。然而,仅过去七个月,他却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雷厉风行的动作震动全网,喜提多条热搜。
先是在11月份的京东经营管理培训会上宣布“将对10%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进行末尾淘汰”;然后又发表一封京东全员信,公开表示要对京东高管进行集体降薪,幅度高达10%~20%;紧接着,刘强东又在12月份的线下经营理念学习会上,痛批京东中高层拿PPT欺骗自己。
这一波又一波的操作,让外界明显感觉到,刘强东对京东的现状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所以,刘强东不只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近期对京东的一线业务也做出了重大调整。
京东对个人卖家敞开大门
为了不断扩展新的开店模式,进一步降低商家的运营成本,提升商家的经营效率,1月4日,京东面向各类商家发布了“春晓计划”。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自2023年1月1日起,京东针对个人卖家开放了入驻通道,自然人可以注册“京东小店”(京东小店是针对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商家入驻的pop店铺模式)。

个人卖家仅需身份证和手机号,就可通过京东APP、京麦APP、京东招商小程序、京东招商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端注册店铺,最快10分钟即可完成开店。
除了放开商家入驻门槛,京东本次还为个人商家提供了包括0平台使用费、部分类目保证金降幅80%、长达90天的“0元试运营”且期间无需缴纳保证金、60%的类目商家技术服务费低至0%等在内的多项帮扶措施。
金融服务也成为了京东此次吸引新商家的发力点。注册京东小店、企业店铺的商家均可申请“京小贷”获专属资金支持,自然人享受信用贷7天免息,个体工商户享受信用贷5折利率优惠,企业商户享受信用贷5折利率优惠以及提前收款10天免息。
另外,2023年4月1日起,“0元试运营”政策也将普及到大部分开设企业店铺的新商家,开设企业店铺的pop标准商家也将无需缴纳平台使用费,每年将为单个商家节省至少1.2万元费用。同时,更多类目的企业店铺将采取阶梯保证金标准。

事实上,截止 2022年三季度末,京东已经已连续7个季度取得第三方商家数量20%以上的同比增长。而步入2023年后,京东显然想吸引更多的小微商家入驻。
各大平台上演卖家争夺战
众所周知,优质商家的数量决定了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而电商行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优质的大牌商家早已被瓜分殆尽,随着流量红利见顶,小商家们逐渐成为了各大平台努力争取的对象。
以2022年双11为例,各大电商平台为了赢得更多商家的关注,各出奇招。
京东推出了“四新举措”,重点扶持小微商家;淘宝天猫则发布12项商家举措,在种草流量、产品服务、经营成本等各个方面对商家的双11经营给予支持,从全链路减轻商家备战双11的压力;作为电商新变量的抖音、快手,为吸引更多的商家同样也在摩拳擦掌,提供了多种玩法和扶持政策。
虽然京东自2020年以来,就在不断降低商家的入驻门槛,并为此投放了大量资源,但是,与淘宝天猫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淘宝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淘宝天猫净增130余万店铺,超过175万中小商家年成交额同比增速超过100%,而京东的增长仍然是更多的来自自营业务和B2C业务。

另一方面,京东2022年的表现也远远不及预期。去年前三个季度,京东总营收分别为得2396亿、2675亿和2435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7.95%、5.44%和11.35%,相较2021年27%的全年增速,京东的营收在放缓,这大大加剧了刘强东的焦虑。
而在电商增速放缓的今天,大量新商家的入驻,无疑可以为电商平台带来商家营销收入的增长。另外,大量个人商家生态的繁荣,还可以为电商平台带来独特的新供给,助力平台打开新市场,吸引新用户。
当然了,个人卖家的大量涌入,会不会对整个平台的秩序产生影响,也是京东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同时,京东还要为此付出更大的管理成本。
易师兄有话说
随着京东对商家入驻门槛的进一步开放,意味着京东将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来吸引更多的商家加入到京东生态中来。
在消费者心智中,京东做的是品质电商,过去京东的用户很少接触个人商家,多是自营品类。此次开放个人卖家入驻,对于京东来说,是机遇开拓,也是一种潜在风险。
当下的消费正从功能满足向体验满足升级,并产生了个性化、定制化、碎片化新需求。大量个人商家的入驻,势必会为京东带来更加丰富的商品品类。同时,C2C市场也是假货和高仿的重灾区,随着个人商家的涌入,京东或将迎来产品监管的难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5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