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如果李白当年参加科举,以他的文采,一定能实现他“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可是,他却为什么一生都没参加科举,而是在不断“干谒”的路上越走越远呢?

举头邀明月 低头思故乡
学术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的出身有问题!
由当朝大BOSS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安排官修的大唐宪法,也就是《唐六典》中明确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就是说,如果你家有人犯过罪、或者经过商,那你是不允许参加科举的!否则,一经查处,那可是要杀头的!而传说李白的老爹李客,就是做生意,还是那种比较成功的大商人!所以,悲催的白哥并不是蔑视功名、无意科考,而是根本就没有那个资格!
但李白不想通过科举入仕,更主要的,也许是他想走捷径!
因为,毕竟每次科举的状元只有一个,你不仅要拼真才实学,还要拼朋友圈!
首先,唐朝的科举是历朝历代中最难的。其中,又以当时最常考的“进士科”最难,录取人数仅有1-2%,所以当时流传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也就是说,如果你到50岁能考中进士,从年龄上来讲,你绝对算是很牛X的存在了。所以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在46岁第三次参加科举后,在放榜的当天,在得知自己考中进士之后,才会激动的热泪盈眶、马上写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来抒发了自己欣喜若狂的激动心情。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其次,千万别以为在考中进士之后,你就可以高官得做、锦衣归故里了!你还要经历漫长的吏部“铨选”,毕竟每年开科取那么多士,但官位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总不能因为你考上进士,马上就把别人的饭碗给你吧。比如上面提到的孟郊,虽然凭两句诗就创造了一个“走马观花”的著名成语,但这位老兄,直到在考中进士的4年后,才获得一个从九品的微末官职“溧阳尉”,在个小县城做一个维护地方治安的公安局长。
唐朝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必须由皇帝亲自任命。而考察官员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时期,主要就是看官员个人在诗词歌赋方面的写作能力。

唐玄宗李隆基
所以,在考中进士后,如果你的“行卷”中,有可以直接亮瞎李隆基狗眼的大作,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做官了!可能起步就是不小的官儿呢!
但这个“行卷”,并不在你之前考过的常规考卷之内,而是誊录你平时写过的那些NB的诗词歌赋。
但如果你的朋友圈不够广、或者朋友圈里全是屌丝,哪怕你原创了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长篇大作和小作文,但就是没有大V关注你、给你点赞、特别是转发,那对不起,大BOSS李隆基可能根本看不到你的“得意之作”,你要进前三甲、做高官,也终究只是黄粱一梦!所以,当时的考生们通过攀附权贵、寻求大V背书,和展示才华机会的做法,是相当流行的。

玉真公主像
比如说,有史料记载,和李白同年出生的大诗人王维,就是在21岁再次参加科举时,通过当时的大V岐王李范点赞、并转发他的作品后,进而认识了唐明皇李隆基的妹妹,也就是知名度更高的大V“玉真公主”。而崇尚自由的大龄文艺女青年“玉真公主”,在认识大帅哥王维之后,马上就倾倒于他的诗词和音乐才华。她在不遗余力的点赞、点赞、再点赞,转发、转发、再转发的同时,更将王维的名作《山居秋暝》,亲自送到哥哥李隆基的面前。而李隆基呢,也想看看,除了长的帅,小鲜肉王维到底是凭什么把自己最宠爱的妹妹搞得五迷三道的,在读过《山居秋暝》后,马上说了一句“哎呦!不错哦!”。

《山居秋暝》全诗
我们暂且不去探讨王维是否真的走了“玉真公主”的后门,重点要说的是,在唐朝不仅进士及第难,要通过皇帝的“行卷”评比、再通过吏部的“铨选”后获得官职更难。
所以,那些考中进士的1-2%的佼佼者们,才不得不绞尽脑汁的、不断的向那些可以左右他们一生官路的吏部官员们,或是与吏部关系密切的王公权贵们献诗,就是希望赢得这些大佬们的关注,为他们点赞、转发,以期早日获得官职或是顺利升职,又或者调任到更高的权利部门。
而除了走正常的、或者说是漫长的科举之路,唐朝文人们想做官,还可以通过王公大人们的举荐入仕。这种“举荐”的方式,可要比正常参加科举入仕要快的多,所得到的官职,往往也比常规的进士要高的多。还有一种入仕的途径,那就是你干脆假模假式的去做一个高人隐士,也就是打造NB的个人IP,或许有一天能就能像诸葛亮一样,被你想要的明主“三顾茅庐”了。
而想要被前面提到的王公大人们“举荐”入仕,首先你至少要让人家知道你的才华吧!而文人展示才华最好的方式,就是写诗词歌赋!而让人家知道你在诗词歌赋方面的写作能力,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给对方写自荐信,让人家为你点赞、转发,甚至扫榻相迎、邀为座上宾。这种写自荐信的做法,就是唐代有名的“干谒”。

《上李邕》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李白是如何干谒求职的。
他在25岁时就曾说要“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他的人生规划里,他的大好年华,可是要用来“济苍生,安社稷”的!
所以,我们自比有管仲谢安之才的白哥,根本就不屑于浪费生命去参加什么“五十少进士”的科举!
所以,李白在走出四川前,或许就已经深度研究了王维的成功之路,所以他直接选择了入仕PLAN-B,他要以王维为榜样、不走寻常路,而且走的更彻底!所以,他不断的对找大V,为他点赞和转发!所以,他才不断的写诗、写赋、写自荐信,要“直干名主,遍干诸侯”,以尽早得到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机会!所以,他才不惜在《与韩荆州书》论文中,大拍韩朝宗的马屁!

《韩荆州书》
虽然李白的这条“捷径”走的相当的曲折,但功夫终究不负有心人!
42岁的李白,在已经有了个人IP的情况下,终于得到了朋友圈里的贵人相助,在 “玉真公主”,和文化届大佬贺知章、道教大佬司马承祯和他师弟吴筠的共同举荐下,李白的才华终于获得大BOSS李隆基的赏识,但也仅仅是诗词歌赋方面的赏识。
悲催的李白看清了开头,却猜错了结尾!
他虽然终于有机会常伴天子左右,开启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但他却终究没有获得“济苍生,安社稷”的机会!
他的一生志向,是要做治国安邦的能臣,却被李隆基从一开始,就当成闲暇娱乐时,吟诗作对的“翰林供奉”!也就是别人眼里的弄臣!

辛柏青版李白
那么,在李白的一生中,究竟给哪些人、写过哪些自荐信呢?
我们下期接着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5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