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买过的东西怎么找记录,淘宝买过的东西怎么找记录查询?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日讯(记者汪洋)“我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的东西,别人也能看到。”近日,网友梁女士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反映,在她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的购物记录像“朋友圈”一样在电商平台上被公开,平台方有侵犯用户隐私的嫌疑。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发现,类似梁女士反映的情况不在少数。不少网友告诉记者,发现购物记录被曝光后感到非常尴尬。还有网友表示,自己是被动“入圈”,希望平台优化整改。

网购记录被公开,市民吃惊:不记得开通过这个功能

梁女士有网购的习惯,经常在网上购买衣服、鞋子,以及一些家庭日用品。最近有一位朋友告诉她,刚下单购买了和她家宝宝同样款式的婴儿服装。梁女士感到诧异:“朋友最近并没有见到过我家宝宝,是怎么知道我给孩子买了衣服的?”进一步交流得知,朋友是从‘淘友圈’里看到她的购物记录的。

担心自己的隐私遭到泄露,梁女士赶紧打开APP,请教朋友后,才找到这个功能,进入后可以查看好友动态。

“这个挺隐蔽的,我都不记得自己曾授权开通过这一功能。”梁女士浏览发现,她在该平台购买的大部分商品都被公开了,比如洗衣液、宠物粮食,小孩的玩具等。“别人浏览这些购物记录可以知道我的家庭人员情况,推测出我家经济状况,而这些属于我的个人隐私。”

尤其让梁女士不能接受的是,春节前网购的一份礼品也被公开了,而接受这份礼品的亲友就在她的圈里,许多网友都提前看到了礼品,让梁女士感到很是尴尬。

不少市民有类似遭遇:不明不白就进了“圈”

网友周女士也遇到了同样问题,近一年来,她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的数十件商品都被“分享”给了好友。早期购买的主要是水果、饼干、魔芋丝、毛肚辣条、食物密封收纳盒、办公室大号垃圾袋等商品。后来,周女士怀孕生小孩,陆陆续续购买了许多母婴类商品,如冬季月子鞋、婴儿连体衣、新生宝宝专用肥皂等。

“日常家用的东西几乎都是在网上购买的,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网购的东西都被公开展示出来了。”周女士发现,里面的好友除了自己认识的,还有一些已许久未联系、很少打交道的人也在其中。“但我印象中并没添加过任何人为好友,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出现的。”

长江日报记者在手机上打开自己的平台APP也发现,不知何时已开通上述功能。如同周女士所说,很多“好友”并非自己主动添加,却出现在“我的好友”中。

市民刘先生近日刚刚下载了上述APP。他说,自己下载APP后,找到了入口。他点击之后,直接弹出一个“邀请好友一起玩”的界面,该界面推荐了一个包含30名网友的名单,下方还有“好的”和“取消”两个选项。

刘先生说,有些网名他很眼熟,是自己的亲友的网名,有些则十分眼生。这些网名后都有一个括号,标注着“可能认识的人”。他随手点击了“好的”,立即显示出了这些网友近期的购物记录。

“我当时有点吃惊,没想到自己随手一点,竟然把别人的购物信息看得清清楚楚。同时,我很担心自己的购物记录也会被这样分享。”他说,自己研究了好一会,在右上角“隐私设置”里关闭了“自动分享商品动态”的功能。

“在让我‘邀请好友一起玩’的时候,根本没有告诉我这个功能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在网上看很多人说不明不白加入,估计和我是一样的情况。”刘先生说。

淘宝买过的东西怎么找记录,淘宝买过的东西怎么找记录查询?

市民刘先生使用APP时,弹出“邀请好友一起玩”界面。

隐私保护功能,保护“我认为的隐私,还是平台认为的?”

记者注意到,平台也有“隐私保护”功能,该功能的隐私保护说明中列出了数十种不适宜分享的敏感类目商品。

何为敏感类商品,说明中显示:“敏感类目包括但不限于成人用品、情趣用品、计生用品、理财、家庭保健、女士内衣、男士内衣、家居服等。”

不过,网友周女士认为,这些敏感类商品只是平台单方面认为的隐私,而不是用户所认为的隐私。

“比如早些时候频繁购买了许多食品和大号垃圾袋,我担心给圈中好友留下贪吃的印象。”周女士表示,对于她来说这些都属于隐私,都是不应公开的,但由于不在敏感类商品中,还是被公开了。

律师:平台应尽到充分的说明和提醒义务

长江日报记者检索微博微信百度等互联网平台发现,频频有网友质疑平台侵犯用户隐私。

平台此举是否涉嫌侵犯用户隐私?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亮,他介绍,去年11月1日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根据相关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陈亮说:“平台邀请用户加入类似圈组应先取得用户同意,相关的隐私说明性条款应公布在显眼位置,并使用大号字体,用特别的颜色加粗标识出来。平台只有在尽到充分的说明和提醒义务之后,并经过用户同意,才可以公开用户购物记录。”

对于用户普遍反映的上述问题和疑惑,平台方有何解释?记者为此拨打了平台官方客服,工作人员表示,将把相关问题反映给具体的业务部门,再予以回复。3月1日下午,记者联系平台方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咨询业务部门后予以回复,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4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