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收购淘宝店铺干嘛,有人收购淘宝店铺干嘛呢?

有人收购淘宝店铺干嘛,有人收购淘宝店铺干嘛呢?
这个团伙2年骗取信用贷款近千万元

本报记者 陈贞妃 通讯员 赖栩栩

一家经营稳健、信誉良好的网店,能够申请到数十万元的信用贷款。这些资金原本是银行为小微电商和个人创业者提供的专门支持,却被一些犯罪分子瞄准,利用其进行诈骗活动。

近日,义乌市检察院对廖某及其他6人提起公诉,法院依法以贷款诈骗罪判处他们有期徒刑,刑期从5年到10年4个月不等,并处以罚金,金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之间。

  信用较差的人同样可以申请贷款。

廖某来自广东,大学毕业后投身于金融行业,曾担任贷款中介,日常工作中接触的都是贷款申请者和放款者。基于他的中介经历,他认为那些信用记录不佳的人无法顺利获得贷款。然而,朋友刘某的出现改变了他的这一看法。

在2018年,刘某接触到了廖某,并向他承诺可以轻松赚取丰厚的回报,只需推荐一些有贷款需求的客户,而不需要考虑他们的信用记录。由于债务缠身,廖某立刻答应了这个提议,随后将信用情况不佳但是急需贷款的郭某介绍给了刘某。

在刘某的安排下,廖某带着郭某去办理了手机卡和银行卡,并将一家网店的法人变更为郭某。不久后,郭某的银行卡上就到账了一笔40万元的贷款,三人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了这笔钱。

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后,廖某逐渐意识到,刘某实际上是买下了一家具有贷款额度的电商店铺。在更换法定代表人后,刘某便申请了贷款。之所以能顺利获得贷款,是因为该网店的贷款额度是基于之前的经营情况和销售流水来确定的。因此,即便新的法定代表人的信用状况不理想,这也不会在短期内影响到贷款的发放。

  大规模收购网店以制造诈骗行为

廖某和刘某合作的时间不长,便因内部资金分配的分歧与刘某彻底决裂。2019年下半年,他联合彭某、龙某等人重新开始创业。龙某负责选择合适的网店,而廖某和彭某则出资进行收购。随后,廖某再找一位新的法定代表人,以便进行贷款和分配利润。

要效仿刘某的“致富方法”,找到合适的网店非常关键。由于缺乏经验,龙某特别请来了曾在电商中介公司工作的高某,与彭某一起学习和实践。

“普通人在购买店铺进行经营时,通常关注店铺的等级、信誉和成交量等因素。然而,他们关注的重点却是贷款额度。”高某虽然觉得“老板”的交易方式有些古怪,但考虑到潜在的可观收益,最终还是决定参与其中。

因此,在2019年至2020年间,一伙人以这种手段累计诈骗银行贷款超过900万元,涉及超过30家网店。

廖某等人通过欺诈手段获得的贷款大多被他们私自分配,而这些贷款在表面上与他们似乎没有任何关联。“我们找到的贷款新法定代表人是那些急需资金但信用不良的人,他们在其他地方无法借款,也无法真正管理店铺。”廖某解释道,所有的贷款都是以他人的名义申请,获得资金后只需支付给“法定代表人”一笔手续费,之后的事情就不再需要他们关注了。

在成功获得贷款后,随即停止了商业活动。

由于廖某等人成功获得贷款后,收购的所有店铺都停止了经营。2020年9月,一名浙江某银行的员工在进行贷后监测时发现,有很多申请了贷款的网店面临逾期未偿还的情况,因此开始对这些店铺的法定代表人进行催收。

“许多法定代表人声称他们对贷款事务一无所知,且无法偿还。”银行的催收员工余先生表示,在尝试追讨无果后,银行决定对这些有问题的贷款资金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很多店铺所借出的资金最终都流向了同几个人的账户。包括廖某在内,涉及的30多家店铺,最终该银行共查明了90多家存在类似贷款行为,累计发放金额超过4000万元。所有案件现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负责此案的检察官指出,网店的信用额度通常是银行依据店铺的月均交易额和信用记录来进行评估,并会每三个月调整一次。然而,现在涉及的银行已将额度的调整周期缩短为一个月,以便能够更快地识别店铺的异常情况。

来源:浙江法制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6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