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销售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线上销售是什么意思)


不少商业报告都谈到一个核心话题
“新科技让品牌在创作方式上摆脱物理局限,使得品牌能够以一种让消费者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示产品,传播品牌文化,并与更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建立紧密链接。”近一年来,从NFT、元宇宙到去中心化的Web3.0和Dao,新概念迅速又频繁地浸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除此之外,因疫情等线上平台、技术的活跃造就了艺术品的新消费模式,艺术品电商再一次迎来爆发。

从运营角度看,线上购买艺术品的行为也在后疫情时代显得更具合理性,于是资本进入,面对未来新消费的主力军,用什么模式能够最大限度获取流量,成为当下甚至未来五到十年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线上销售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线上销售是什么意思)

艺术品/艺术品电商/艺术。这三个概念虽看起来具有某种一致性,但实际并不相同,甚至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艺术行业中,我们常规理解的市场区分为一级市场画廊与二级市场的拍卖行,也是这样的分野下推动着艺术家们的创作与艺术的生长。但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加上疫情反复,一切产业都在迅速走向数字化。也有不少投资人提出,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调性变革所有能被变革的产业,一次不行就两次,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从全球范围内看,艺术品电商的真正崛起也不过2014年前后。2010年佳士得建立网络交易平台,随后苏富比开始探索与eBay合作;2011年易拍全球网上线;2012年高古轩与谷歌执行主席埃里克施密特等投资的Artsy正式上线。

线上销售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线上销售是什么意思)


反观中国市场,需求庞大,买家需要不限场地、场次、时间的自由竞价形式,艺术家、艺术机构等极需商城、拍卖等各种平台,只要找到双方需求的结合点,新交易形式很快便会出现。这也使得中国艺术品电商行业产生世界级企业的志向,从理论上就有了实现可能。

关于“艺术究竟是否能被互联网化?”这个疑问,各大国内电商平台也在实际行动中不断给出回答。拿电商平台之一ArtAnd为例,十几年前平台创始人刘强最初的心愿“还有很多尚未被画廊代理的青年艺术家,他们究竟该如何生存下去。”在ArtAnd发展的初期,技术、产品、运营等等一系列互联网的模式运作下来,确实收获了非艺术圈内更广泛的藏家(买家)们,让更多艺术家得到了认可,获得关注。但是,从数据来看,与画廊和拍卖行等最大的不同是线上高单价艺术品的销售局限。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在藏家(买家)的心理,显然不是一种。线上高价销售受阻,那就干脆走薄利多销的低价单品。

线上销售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线上销售是什么意思)

ArtAnd界面

从ArtAnd之后,专做奢饰品的电商平台寺库也将注意力放在了艺术品上,然而几年过去,当退市的消息不断传来,也逐渐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再回顾2018年京东上线的艺术频道,也是采取与画廊、艺术媒体平台等销售合作的模式,涵盖众多大师限量版画作品和文创衍生品。然而今天在京东搜索“艺术”一词出来的全是书籍;“艺术频道”已经无从查询,仅剩“京东拍卖”留在滚动页面的末端。

2020年3月,专做视频的互联网媒体平台“一条”也开始了在艺术品电商的试水,凭借积累更具审美能力的用户群体开始了“艺术频道”“艺术拍卖”等多个运营策略。在短时间内,通过平台本身的传播力汇集了传统艺术行业大部分画廊和一众青年艺术家,但是究竟能坚持多久,在资本耗尽之后是否能实现盈利?当流量红利阶段过去,消费者的心智越来越稳固,供给和需求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都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由此可见,六、七年过去,互联网变革艺术品市场的努力,仍在继续。为什么如此艰难?是很多投资人和平台CEO每天都在面临的问题。

考究其背后的本质原因,我认为是混淆了“艺术品”与“艺术商品”两者不同的概念。或者说企业究竟想靠什么盈利?销量、艺术作品的“高价”,还是两者兼具?


众所周知,艺术品电商的根本仍旧是“电商”二字,无论是想做C2C(个人对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比如淘宝)还是B2C(企业对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比如发发奇)的模式,占首要位置的依然是——客群。同样,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以往靠信任取胜的打法,即品牌的信任价值,也被不断稀释。无法建立坚固的信任体系,也就意味着“回头客”会越来越少。

那么,艺术品电商又该走向何方?

线上销售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线上销售是什么意思)

艺术消费的本质?

著名艺术史学者巫鸿先生曾在某个线上讲座中谈到关于艺术品消费的话题,“艺术商品”的实际意义与我们所讲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在不同渠道的流通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艺术概念也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一样的观念。而在市场中,经画廊逐年培养,对接藏家,实现艺术家成长后的沉淀之作,比之与直接线上展示销售的作品,又有着什么样的差异?是缺少了某些“圈子属性”?还是背后藏家、画廊、艺术家之间的信任链条尚未被建立?艺术品电商平台又是否能和画廊在培养艺术家方面一样,给予艺术家们最大的支持与信任?种种疑问,不仅在艺术家心里,也同样徘徊在藏家的心中。

从艺术品给予人们最表层的审美欣赏,到赋予高级的精神愉悦,再到如今资本市场中具有的“资本”属性,至少在消费时,得满足其中一样。

从2020年疫情至今,三年来的疫情冲淡了大众对更多物质方向的追求。同时贫富阶层也在逐渐加速固化。疫情之下,大众的消费日趋保守,加之行业变革、经济增长放缓等等大局来看,又究竟还有多少人愿意花费在非必需品的艺术品上?

不过,对于非标的艺术品而言,最大的特点“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它背后消费性格的与众不同。从大部分互联网电商销售低价与复制的版画作品来看,显然已经不是“艺术”所讨论的话题,视其为“商品”或许更为合适。

线上销售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线上销售是什么意思)

就在写这篇文章时,偶然看到一篇讨论近年来拍卖行数据文章与谈论奢侈品销售的内容。拍卖行巨头之一佳士得在2021年全球总成交额高达71亿美元,远超过疫情前的水平,也是近五年来的最佳。其中,由珠宝、名表、手袋及名酒组成的“雅逸精品”拍卖为总拍卖额贡献了9.8 亿美元,这一数字与 2020 年相比大涨了 153%。另一拍卖行巨头苏富比在2021年则实现了全球73亿美元的销售额。钟表、洋酒及烈酒、设计、书籍、手袋和球鞋等品类,均创下历来年度拍卖成交总额新高,其中高级珠宝品类则创下近五年来年度拍卖成交总额新高,名表部在去年也创下了破纪录的2亿多美元成交总额。

从这些数据来看,具有增值价值的奢侈品一度成为隐形资产,这一市场资源配置的转变也和股市、债市、房地产等大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也许是诸多奢饰品消费的上涨再度刺激了电商平台们想要破解艺术行业的努力,虽然当下依旧涌现出不少想要变革艺术品的互联网公司,如一条艺术、得物app、小红书等等都在近两年发力破圈,但是电商的根本:用户、客群、单价的高低,与艺术行业又要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关系,都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线上销售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线上销售是什么意思)

诚如前文所述,艺术品最大的特点“不可复制性”决定了艺术品的非标特性与它独一无二的市场属性。大量奢侈品的购买背后,也是买家们跟风“投资”的又一保障手段,如果艺术品电商的运营与定位在可复制性的版画、低价的单品和潮玩等更受广泛人群关注的商品,那实际一定与艺术行业中的画廊为异。对于艺术家来说也在此提出一个疑问,究竟是想要打造个人IP,还是想要销售作品,相信艺术家的心里都已有答案。而对于艺术消费者而言,消费的目的也就决定了将在哪里购入艺术品/艺术商品。而真正有关“收藏”那些事儿在每个藏家的心里又有着不一样的答案。

撰文:若琳,写作者。活跃于艺术与文化行业的资深撰稿人。近七年的艺术评论写作经验,撰写文章见于“艺术商业”“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凤凰艺术”“在艺”等,致力于艺术写作与研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2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