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部门有5个岗位技术运营部,运营部门有5个岗位技术运营部人员?

很多客户老板还是会和我谈到这样一个困惑,“对于财务部门和人力部门,我清楚应该让他们做什么。但是对于营运部门,怎么开展工作,要从哪里入手,实在有点摸不着头脑。”

大家往往一脸茫然,甚至有些企业,压根儿就没有营运部门。

没有营运部门也没有关系,先从设立营运岗位开始,也是可以的。

但问题依然没变,营运工作的抓手是什么?

美的营运部门开展工作,主要有三个抓手:

抓规划落地

抓效率提高

抓问题改善

我们逐个来说。

运营部门有5个岗位技术运营部,运营部门有5个岗位技术运营部人员?

—1—

抓规划落地

现在很少有公司不重视战略规划,但仍然有很多公司不重视规划落地。

常见的情况是,上一年年末或当年年初,公司会集中管理层干部,少则两三天、多则一两个月,投入很多精力去做战略规划和战略解码,封闭培训和研讨的时候非常热闹,成果似乎也非常显著,但是散会之后呢?

很多人依然故我,更多的时候还是陷入日常的部门工作中。

年初研讨达成共识的规划,变成了重要不紧急的工作,可以一直排到下周或下个月。

这样的结果不是主观故意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

管理学上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说法,“员工不做你期望的,只做你检查的”。

实际上又何止是普通员工,很多管理干部也都是如此。

特别是像战略规划、经营计划这样的长期工作,怎么可能依靠自动自觉就能开展呢?

我们当然希望干部都具备自驱力,但能够完全做到自律自驱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是人性使然。

正是基于对这一人性的基本认知,美的设置营运部门去做推动的工作、检查的工作。

不幻想人性的完美,只追求结果的达成。

抓规划落地,就成为营运部门开展工作的第一个抓手。

运营部门有5个岗位技术运营部,运营部门有5个岗位技术运营部人员?

不过,如果规划里面只有数字目标,只有方向策略,也是很难推动落地的。

所以,为了让这个抓手更简单易行,更直接有效,在规划的最后就必须形成具体的项目。比如,美的集团在2013年的规划最后确定了10大项目,在事业部的规划中也会明确8个项目或6个项目。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按照项目等级进行明确,比如集团级(A级)项目7个、公司级(B级)项目9个、部门级(C级)项目8个等等。

在明确了相关的项目之后,营运部门就可以通过项目进度,来推动年初的规划落地。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营运部门或营运岗位来抓规划落地,要么规划被束之高阁,要么总裁自己亲自上阵,哪里还有精力做深度思考和外部链接?

—2—

抓效率提高

第二个抓手,就是抓公司的管理效率。

举个例子,10亿规模以上的企业基本都会有不少管理流程,而管理流程就像电脑的Windows操作系统,不定期优化就只会越来越慢。

那么,哪些流程最让业务部门痛苦?流程变慢主要卡在哪些环节?哪些工作又是因为没有标准流程导致效率低下?……

解决管理流程中的效率问题,不能靠IT部门,要靠营运部门。

营运部门,也必须站出来,主动承担这一职责。

再举一个例子,管理中常见的会议效率。

我去很多公司,80%的干部都会和我抱怨公司会议多、效率低。

但是抱怨归抱怨,并没有人真正去解决,最多就是老板召集干部,再开一个关于如何减少会议的会议。

实际上,现在很多公司都已经实现了会议室的在线预定,或者干脆就是线上会议,通过会议系统可以统计所有会议的时长、会议的主题、参会的人员等等信息,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看看有多少会议是一个主题重复开了很多次的,有多少会议是无关人员或弱相关人员参加的,公司一年开会占用了多少小时……

类似这些数据统计完之后,一定会给公司高层不少惊人的结果:原来我们生命中用了这么多时间在开会,原来很多无关人员都是被迫在开会,原来我们80%的会议是没有结论和后续行动的。

我原来在美的做过一个统计分析,并按照公司发给每个参会者的平均薪资来计算会议成本,比如说这次会议在座20个干部,按照年薪倒推出来,每人每小时的薪资支出是多少,这样大数算下来,开一个小时会,可能就用掉1万块。

用这种把会议时间换算成金钱的方法,让大家感受上更加直接和刺激,会议效率明显加快了很多。这要比一再强调“我们要少开会,开短会”有效得多。

当然,营运部门所要抓的效率,并不只是流程效率或会议效率,更好的做法是像财务一样,建立起运营管理的效率指标体系。

运营部门有5个岗位技术运营部,运营部门有5个岗位技术运营部人员?

我们曾经建立过运营监控的12类指标,后来精简到8类。

上周四,我在深圳给客户培训的时候,再次简化为“五维运营效率”,也就是从5个维度来衡量企业运营效率,分别是人效、物效、财效、事效、数效,并进行了定制化的指标设计,这个下次有机会我们再展开讲。

总之,不论是否具备完善的效率指标体系,抓效率提高,是营运管理的第二个抓手。

—3—

抓问题改善

我最早负责营运部门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懵的,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当时的总经理比我大十岁,已经在美的历练了十多年,他看到我这种工作状态,就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刘欣,我不需要你全面开花,也不需要你弄很多制度,你就做一件事,‘抓典型’,出一个问题,你就抓一个、解决一个,而且让它下次不要再出同样的问题。”

后面的工作中,我开始“抓典型”,特别是抓“反面典型”。

抓得多了,解决得多了,我明白这就是问题导向。

还是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营销部门与计划部门吵架吵到我这里。

营销老大投诉说,计划总是不能按时交货但计划又反过来说,该交的都交了,是营销自己变来变去,今天说做快点,第二天又说做慢点,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排产了。

面对找上门的问题,营运作为跨部门的协调者,从来没有一刀切或者各打五十大板。

最重要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双方都认可的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就一起建立一个标准,形成共识。

当时营销确实也存在下单非常随意的问题,下了单就要求计划尽快排产交货,计划也想按时交货,但关键是不知道什么才叫“按时”,“按时”的基本标准是什么,难道每次都是营销的主观要求吗?

找到问题所在,我和两个部门老大沟通,谁也别说谁“按时”或“不按时”,我们今天就一起把交期的基本标准确定下来,标准内的就是“按时”,标准外的就是“不按时”。

经过沟通,最后达成共识:新品,交期可以长一点,下单后25天交付;老品,交期要短,要求在15天交付。按照这个交期规则,营销提前下单,计划滚动排产。计划超出交期规则的,甘愿受罚;常规订单,营销不能短于交期规则下单,特殊订单特殊处理,但不考核计划。

至此之后,双方再不会为这个问题进行无谓的争吵和内耗。

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进一步缩短交期,快速反应的问题。

美的之后通过T+3模式,已经做到了12天以内交付。

作为营运部门来说,问题不会完全消失,也不会越来越少,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

但营运要做的是,让各个业务部门从老问题的循环当中跳出来,去面对更高阶的新问题。

运营部门有5个岗位技术运营部,运营部门有5个岗位技术运营部人员?

这就要求营运部门抓问题改善的时候,不能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而要从标准、制度、流程这些角度出发,帮助总裁把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来。

关于制度、流程,我多说一句,虽然营运部门负责制度和流程管理,但并不是一上来就要建大而全的制度或流程。

不要说中小企业,实际上很多中大企业的制度或流程也不是十分完善,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碰到那种场景,还没有遇到那类问题,因此也就不需要那些制度或流程。

但是如果那种场景出现了,那类问题爆发了,这个时候还不通过制度或流程来解决的话,就会一直被这类问题所困扰。

所以,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反面典型”来提升管理,是营运管理很好的第三个抓手。

最后的话:

财务部门管钱,人力部门管人,营运部门管事。

营运部门怎么管事?

三个抓手:抓规划落地、抓效率提高、抓问题改善。

你的公司有营运部门或营运岗位吗?

又是如何管理纷繁复杂的事情呢?

作者:刘欣 精亦诚咨询创始人,企业运营管理实战专家,专注卓越运营,专注战略执行,专注降本增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3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