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方和乙方是站在签订合同的角度,甲方是老板,乙方是接活来干,但是今天我们把范畴扩大一些,甲方主要是承担重活的大型国企,乙方是过来接活的民企。
甲方一般有两重责任,第一,就是龙头企业责任,承担市场作用;第二,就是社会责任。
前者都是有利润,有肉吃,后者多半是肉包子打狗,亏钱缺口还挺大。
我们今天主要聊后者。
我们很多老美那边不一样,老美的甲方基本不用承担社会责任,或者说意思一下就行,兜里有50块,出个5块就顶天了。
在老美那边,是可以大面积停电的,台风来了是不用管的,火灾来了可以不救的,一切靠自己。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目标就是共同富裕,肯定不可以这么干,甲方要开展工作,要承担各个方面的社会责任,要覆盖很多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拉上乙方一起干。
资金缺口得要找几百个乙方一起背。
有很多大项目,周期是很长的。
《天下长河》里面斳辅治理黄河,长期去看是不是赚钱?是,短期呢?那就是烧钱。
那靠什么去支付尾款?只能等黄河治理好,良田数目增加,靠增加的税负来给,那得等多久,短的话都要几十年,乙方能活几年?
也不能等钱够了再治理黄河,老百姓等不及,。
这些风险难道乙方不知道吗?知道风险也是得做,你不去冒险,是不可能去经商的。
那赌输了怎么办?那就用别人的钱呗,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去续命,熬到甲方盈利,有钱跟自己结算。
很多人站在消费者角度去思考问题,只要乙方犯错,就把它杀掉祭祀。
在甲方眼里怎么看呢?
甲方希望乙方不要犯大错,要犯小错。
比如说,甲方去乙方商店买东西,买了一块巧克力,东西快递送上门,盒子完好,包装很精美,里面还放了一个气垫防摔,这种情况下,除非巧克力出现质量问题,过期了,否则你得要付款。
但是如果包装没搞好,摔坏了,理论上不影响使用,但是客户就以这个作为理由拒绝付款,简称退款不退货。
退款以后,客户会不会把巧克力扔掉?不会的,正常使用,就白占了一块巧克力的便宜。
甲方的日子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土豪,虽然比较有钱,但是相对于他要做的事情,实在太穷了,他的钱根本不够支付货款,一成都不够。
所以甲方就必须在验收上想方设法,让乙方不停犯错误,犯那些不影响自己使用,同时可以被自己拿捏的错,又不用买单。
话又说回来,甲方和乙方的博弈很像我们前面打的买巧克力比方,但是甲方和乙方并不像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冲突那么激烈。
为啥?因为前者是一锤子买卖,后期是长期的彼此共存的生态关系。
乙方很清楚,甲方修的是黄河,不是自己家门口的河,甲方阴自己,也是为了公家。
其次,乙方的钱,也不是自己全部垫资,大部分的资金都是来自投资机构,而投资机构也不是自己的钱,而是包装成理财产品,从散户募集过来资金。
博弈与合作共存,鄙视和惺惺相惜同在。
有时候项目做成了,乙方就赚钱,有时候项目是无底洞,你就要赔钱,做生意嘛,赔赔赚赚很正常。
你不会因为甲方摆了两次就老死不相往来,生意还是得做,就像在赌场里面输了两把给庄家就不玩了。
作为乙方,往往会死在哪些项目上?就是那种特别大的项目,比如甲方要治理黄河。
当甲方资金缺口是一个天文数字,乙方就会出现误判,本来以为拖个三年就可以结束,结果搞了拖30年。
遇到这种情况,乙方为了资金链不断裂,就要靠融资续命,乙方为是需要找一个丙方,得要借助资本市场上的力量。
可信息是不对称的,甲方的资金缺口有多大,靳辅早就算过了,治理黄河,不仅仅乙方拿出自有资金配合,还得要把乙方的预期,连同资本市场一起卷进来,这事才能做的成。
一切投资都是为了退出,资本市场愿意卷进来,除非可以IPO退出,说白了,最终还是要散户买单。
有些项目就是这么搞,最后IPO退出,皆大欢喜。
有的时候是没戏,比如《天下长河》里面,康熙几乎同时启动平三藩,收台湾,平定葛尔丹,治理黄河大水。
四个超级大项目,同时IPO上市,散户资金有限,那是接不住,所以参与黄河治理的这批资本就无法上市退出了。
当然,资本去买单不等同于资本家去买单,这个买单的过程仍然是一个金融工程,估计理财产品占9成,资本家占1成。
网民的情绪很奇怪,反正这个也愤怒,那个也愤怒,但是根本不理解愤怒的那些事情之间的内部关联。
甲方和乙方,并不是大家理解那样,互相算计。
甲方也真的不是有钱拖着不给,实际上兜里真的没钱,因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
里面的原因,乙方员工肯定不懂,乙方老板肯定是想过的。
至于IPO能不能上,是否会撞车,本来就是一个概率事件。
做老板的,怎么可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肯定多元化经营,本来就是在大海上混饭吃,老是指望一条船,总有一天翻船。
所以,乙方挂了,不代表乙方老板挂了,一艘船沉了,说不定其他的船是满载而归。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oyie.com/44513.html